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很多是治人和人治之术,重人文轻实用(即所谓社会科学),自然科学发展之所以迟缓,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应用上无甚突破,与此种传统文化和人文心态有着极大的关系。
举例上海,我可以肯定地说,没有几个人知道徐光启墓、黄道婆墓、还有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-蔡元培故居的。而好多这些本应成为文明传播的火种、但却被后人遗忘的历史遗迹,在全国包括上海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一片大好形式下,却被有意无意地冷落了。
是这些遗迹不够资格做为被后人参观和瞻仰,还是后人的心智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态?
徐光启是中国明代科学家,也是中国第一位与西学真正能够融会贯通者。其先尊传统儒学,后入西方基督,与当时在华的西人学者同朝为官,在当时的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中起了很好的作用,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也是隐约中又巨大的。
遗憾的是,中国的传统驭人之术还劲风未绝,西风虽已渐吹,但终示形成大气候。所以徐光启们的工作也只是间接地、隐约地对中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起到了为人所不易察觉的作用。但其承前启后的功勋,难道不该让我们所铭记吗?
徐氏发于今上海市区之徐家汇,此地名亦由此而生,是为后人记之。著名国母宋庆龄的娘家,即为徐氏后人也。
黄道婆是中国元朝一妇女。远涉琼岛的人生,使其学习了当地先进的纺织技术,并在后来将此技术带回家乡,使此技术在中国大地大范围推广和普及,使中国的纺织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。后人念其功,乃修墓以仰之。此墓在今上海市南之华泾。
最后要说的是蔡元培。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,这一点无人能怀疑和争论,但不知是为了保护还是没有开发,其故居有人问津者甚少,说不清的种种理由――总之,人们对其是越来越淡忘了….
我倒是在市内的静安公园见到过一处千年景观,那是一棵苍老已朽的古木上,竟然缠绕着几缕新芽并上延至顶端,还有旁侧的三国石壁,上书的诗文,也道尽了世间的苍桑和江山的沉浮…..
可是数次观研,却发现这一切,包括千年枯木和三国石壁,皆为现代水泥构筑而成,上涂诸色,滥芋充数,真假莫辨也。可叹此处欲以此虚无飘渺的现代构思,来指点千年江山、冒充学术百家,也不能不说是上海一绝,甚有被人愚弄的感觉,并为此作诗:
沧桑枯木朽,静寂千年风。浩荡圣恩沐,新藤三两根。
缠绵盘绕立,母意何盈盈。起死有天数,回生造化中。
朝朝君子拜,物醒人未清。当世有妙想,石胎亦逢春?
现代旅游是以时尚、购物、游玩为主要内容的所谓消费旅游,要的是娱乐和新鲜,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游历列国和人文考查,与真正的历史和人文相去甚远。而开文始述数种“老古董”,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面前是没有多少亮点的,是不被人们看好的,是没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的,所以这种冷落,也在必然的“情理”之中。
上海天天叫着没历史文化底蕴,如此看来,是在于视而不见、在于有意无意的忘却。
上海的健忘症,同样表现在全国,表现在社会各层面。
我之痛心者,尤其是为政的精英们,已将这些先人们的丰功伟绩彻底地给忘却了,而现代的人们所牢记在心并不断地教育其后代的,无非是当朝的开国元勋们和其“战无不胜”、“人定胜天”、“战斗、牺牲”的“血”色革命理论,以及在这些赤色暴力的说教之后,无尽的时尚和前卫,无聊的娱乐和刺激,无助的信仰和迷茫,还有最为人所诟病的反道德行为倾向的空虚苍白等等….
没有历史底蕴不可怕,如有了历史底蕴而人为地忘却是最为可怕的,更因为忘却的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极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业,这种遗忘,不论是无能的前清、混乱的民国、还是自认为能的当朝,都是一种对历史的犯罪。